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唐人街: 是文化象征,却不是人生去向 [复制链接]

1#
唐人街、华埠或中国城,即便称谓不同,但背后都是黄色面孔和中国情怀。100年前,唐人街寓意着中国人在异乡的守望相助和同舟共济,100年后,唐人街是全球华人在海外的文化纽带和寻根之地。唐人街一直完整封存着中国本土文化和东方式的精神内涵,同时记录着华人在世界各地的拼搏求存之旅。一个唐人街可能是异域世界的文化孤岛,而上千个唐人街则映射出世界看中国的另一扇窗口。

时至今日,唐人街最好卖的纪念品仍旧是李小龙的海报。在旧金山唐人街,普通海报的售价是4美元,用檀木相框装裱起来的要卖到7美元。李小龙在《唐山大兄》中扮演的唐人街子弟形象在华语电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一角色在现实中也确有其人,泰国华工郑潮安的故事在位于旧金山的海外华人历史博物馆中也有档案记载,他面对不公愤然抗争的事迹在李小龙的戏剧化演绎之后成为华人世界奋发图强力争上游的佐证。

除去李小龙,月饼模子和各类“文革”纪念品以及仿真古董也是唐人街上卖得最好的商品,在国内难得一见的老物件在唐人街反倒琳琅满目,世界性产品越来越多地打上 “Made in China”的印记,但唐人街上的中国式物件却大多是当地人生产,“Made in USA”或者“MadeinCanada”。唐人街本身是全球化的一种象征,但在全球化时代,要找和当下格格不入的地方,除了人迹罕至的地区,就是人声鼎沸的唐人街。

这种矛盾从唐人街诞生之初便一直存在,漂洋过海的华人在异域生活,自发地形成聚居区,在生活交困和文化隔膜中日渐自成一体,在地域上和当地相邻,却在文化上相隔。粤语是唐人街的通用语言,很多路名也是广式的,在旧金山唐人街有“企立街”,在纽约唐人街有“坚尼街”和“摆也街”,它最大限度地还原中国式的场景和生活氛围,但也证明了老一代华人无法融入异乡,他们辗转半个地球,却从来没有真正过上美式生活。

建于1850年的旧金山唐人街是美国最大的唐人街,街道从最初的三条扩展至现在的近百条,国内能够买到的所有生活必需品这里都一应俱全,一家人参专卖店甚至还进口新鲜的郫县豆瓣酱。但对于很多华人而言,这里也只是一个市场或者观光点,而非生活的社区。新成长起来的海外华人都把生活的方向定位湾区,新一代留学生则把落脚点瞄准硅谷,他们和老一代海外华人迥然不同,有能力也有机会融入当地社会,唐人街固然是文化象征和思乡情结,却不是人生去向。

海外华人有新旧之分,就连唐人街也有新老之别。旧金山的新唐人街距离老唐人街路途遥远,建筑风格也大相径庭,老唐人街上的民国式建筑在新唐人街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美式平房,这里的中餐并不比老唐人街更地道,但因为餐馆装潢更现代,环境更整洁,可以年年入选旧金山市政府评选的“50最佳中餐去处”。

老唐人街是第一代海外华工在100多年前建成,而后来的台湾移民在20多年前兴建了新唐人街,虽然被美国人称作唐人街,但中国味道已经不甚浓厚,书店里不再摆卖中文刊物,转而出售《美国国家地理》和《名利场》,各家老板都能说流利的英语。寻找传统的中国味,老唐人街的价值当然仍旧无可比拟,哪怕它已经不再是海外华人安身立命的场所。唐人街在岁月中的流变,是这个时代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节选自《新周刊》猛文“中国控”  (2010年5月15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