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其实最鲜明地体现在钓鱼这个爱好上。比较文化学者说西方文化是肉食者文化,美国人吃牛肉,而东方文化则是植食者,中国人吃稻米面食,这文化差异人种有异不说,连相应的鱼种都随着变化。
美国这边常见的淡水鱼,多为肉食性,bass
下面就分大嘴,小嘴,孔雀鲈,白鲈,Striper
,杂交的wiper,
还有无赖,马司机,派克,羊头,三文鱼,鳟鱼啥的,统统吃肉的,连个小小sunfish
族的redear
也是爱啃小水螺的。你要美国鱼中要找一条素食主义者还比较难。亚洲鲤鱼,大头鲢,这些可归为素食主义,可是他们是被美中地区的农场主从亚洲引进,用来控制猫鱼养殖池的水藻问题。中国的四大家鱼,鲢、鳙、草、青,除了青鱼荤素通吃,在水底啃些螺丝外,都是素食主义。还有小时候常钓的鲫鱼,鲤鱼,也都是吃素的。黑鱼,还有鲶鱼,鳜鱼,翘口,赶子啥的,是吃肉的,但不多见,小时候没有钓到过,只是听到过,遥远得仿佛是个传说。这次回老家,倒是用美式钓法钓到了黑鱼、鲶鱼,钓到儿时的传说。
现在的老家,大大小小池塘据说都有,或者曾经有过黑鱼,都是有一次山区大水库放水,沿着红旗渠之类的农田灌溉系统迅速扩张而至。中国文化是一种养殖文化,农户会把吃鱼的鱼赶尽杀绝,这也可能是肉食鱼类在我老家不常见的原因吧。
鱼种的不同从根本上决定了钓法的不同。
钓素食主义鱼,就一个字:静。适合台钓,手竿,真饵,讲究打窝,守窝,等鱼,往往一坐就是半天,一整天,还不能大声说话怕吓跑鱼。小时候,暮春细雨时节,乡亲们无法忙农活,便拿了竹子制作的竿钓鱼,往那水边一坐就成了雕像,就是一幅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山水国画。
在美国钓肉食鱼,也就一字:动。多半用的假饵,模拟各种小鱼小虾小蛤蟆,竿是带轮可以收放的,还要讲究假饵、拟饵在水中的泳姿,讲究收收停停,讲究颜色搭配,刺激肉食鱼的源自饥饿的捕食性咬口,乃至激怒鱼,迫使肉食鱼作出源自原始本能的攻击性咬口。美国钓鱼也看钓点,不过往往需要游击战,甩几竿换个地方,简言之就是找鱼,而不是等鱼。岸钓用脚找鱼要根据水中情况,水底地形变换角度,不停走路,不停甩竿,收线,于是,钓鱼成了一种运动,一种相对低烈度的休闲运动。岸钓不玩了玩船钓,那更是变成一种成体系的运动。
很多朋友对我说,啊,你怎么喜欢钓鱼?钓鱼不是老头们喜欢的么?原来这些朋友对钓鱼仍是中式理解,仍停留在烟雨朦胧、孤舟蓑笠翁的中国山水中。
中式钓鱼的静,讲定力,讲耐心,恒心,修身养性啊。在美国钓了这么些年的鱼,开始觉得自己修身养性的功业似乎是废了,早已无法像小时候在水边一坐就几个小时了,现在要我盯着漂看,无所事事半个小时我就受不了。
美式钓鱼的动,讲体力,讲装备,讲策略,讲各种天气水文参数,讲CPR,讲BSO,钓鱼成了一种竞技,只不过对手是水底的鱼,乃至岸上的钓友罢了。
美国人钓鱼带相机,把钓鱼当成了运动,不为吃鱼而钓鱼,钓了鱼拍照、放生,然后缝纫就炫耀照片中的鱼, 战果辉煌吹牛逼。简言之,sports fisherman
。中国人钓鱼带鱼篓,为吃鱼而钓鱼,搞点新鲜野味啥的,简言之,meat fisherman
。喜欢钓鱼的在美华人,脚跨中西两国文化,可谓学贯中西,99%介于sports fisherman 与 meat fisherman 之间,只不过sports 与 meat 的比重一般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产生相应变化而已。
刚来美国的钓鱼华人,往往什么鱼都往家里拿,我也曾经拿了过一桶的太阳鱼回家,家里冰箱塞满各色鱼等,一条条杀好了,用裹尸布似的塑料袋装着存放,简直蔚然壮观。随着在美时间的增加,华人钓鱼爱好者随着对美国的法律、环保、人文了解与接纳之后,开始逐渐减少拿鱼,sports的成份逐年增加,但绝大多数都会保持相当的meat 比重,因为中国人重吃,非常讲究吃鲜活的,而不是超市的被肢解得认不出原形的冰冻鱼片。
凡是保持meat 比重的钓鱼华人,常常以俗人自居自嘲,我也未能免俗。还是觉得做俗人好,只要拿鱼在法规之内,想留就留,安心,自在,真实。100%CPR的老美见过不少,不过拿鱼的白人也很多。曾经看过一个报道,威斯康辛州,还是一个教会的牧师或工作人员啥的,两三个白人,违法留下了2000多条可爱皮,比越南人、老挝人还狠呢,结果被罚惨了,据说还进了监狱。